編者按:鳳凰花開,驪歌唱響,又是一年畢業季。大學蘊含著屬于青春的一切最靈動的字眼,畢業為美好的大學時光劃上圓滿的句號。近日,新聞社記者采訪了到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深造以及前往騰訊、華為等大廠工作的優秀畢業生代表們,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關于抵達青春夢想以及可期未來的心路歷程。
暑月蟬鳴,畢業的季節又悄然降臨。然而,在廣外,有一群人滿載著四年的積淀,志存高遠、意氣風發地踏上升學之路。圓夢北大,是一場熱烈而又平靜的旅程,是一次超越自我、考驗心態的漫漫征途。保研與考研,不同的追夢軌跡,會有著什么樣不同的精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人生篇章。
羅萬興:追夢之旅,熱烈而平靜
羅萬興,俄語專業2024屆畢業生,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在大學本科期間,他積極參加各種俄語相關賽事活動,曾獲得“2023 第六屆哈爾濱俄語之春”中俄高校大學生俄語朗誦比賽二等獎,2023 年第十二屆“俄語日”短視頻大賽三等獎,2022 年西方語言文化學院小語種經典朗誦大賽三等獎,2022年度校級綜合三等獎學金,2023年度校級優秀學生二等獎學金等,曾擔任第135屆廣交會以及汽車領域企業的俄語陪同翻譯,筆譯俄語政府文件。

羅萬興
在查詢到北京大學的擬錄取結果之時,激動、喜悅等各種情緒交織成淚水涌上眼底,羅萬興圓夢了!從隔著屏幕在北大每一篇推文中汲取動力,到成為北大研究生進入燕園,這是一場熱烈而又平靜的追夢之旅——熱烈于外展,平靜于內修。
熱愛、向往是他每一次啟程的航向標。因向往學習新的語言,熱衷于用語言表達自我,又感染于俄羅斯民族的豪放與氣魄,羅萬興在高考志愿填報時,選擇了自己最為向往的航道——俄語學習。早在大學入學前,羅萬興便針對大學四年的愿景制作了一張思維導圖,在夢想一欄里赫然寫著“北京大學研究生”。大學四年間,羅萬興心中那顆“北大夢”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逐漸茁壯成長,凝聚著堅定不移的力量。“我已經想清楚自己熱愛的是什么了,就不會有迷茫的時候。”羅萬興斬釘截鐵地說道。
正因為心懷熱愛,羅萬興善于在學習中發現樂趣、找到方法。剛接觸俄語時,他也曾為中英俄三門語言的差異所困擾:俄語在形式語法上千變萬化、在字母上與英語頗為相似。“但習慣之后會發現很有意思,就像一個邏輯的游戲。”羅萬興笑著回憶道。在課堂上,專業課老師所分享的新方法,常常讓他深受啟發——“帶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課下,他積極地把老師的方法融會貫通,化為己用。面對聽力,他會以一遍盲聽開始,針對陌生詞句進行反復回顧,再以一遍聽力收尾;面對口譯,他會根據所聽信息形成意識畫面,運用信息組塊化提取關鍵信息,再以言語串聯成篇。正是在一次次由面到點、再由點匯成面的過程中,羅萬興積累的俄語表達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過程做好了,結果肯定不會差。”這句話來源于口譯課老師,羅萬興牢記心中。
長足的沉淀與豐富的實踐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羅萬興以自身經歷作出回答。在“2023第六屆哈爾濱俄語之春”個人朗誦比賽的準備過程中,他打印出詩歌文稿,逐詞精讀,吃透句意。為了讓朗誦更加生動,他對著俄羅斯人的朗誦視頻,打磨音調起伏,最終取得二等獎的佳績。帶著強烈的正反饋,羅萬興越發熱衷于探索更豐富的形式。從歐羅巴文化節的俄語朗誦到俄語歌唱,再到“俄語日”短視頻制作,他借助廣外的平臺積極展示自己,點亮一處處俄語表達的新領域。
他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走向更廣闊的俄語舞臺——翻譯工作。在第135屆廣交會期間,他擔任俄語陪同翻譯,在俄羅斯來賓的逛展全程進行實時翻譯,得到俄羅斯來賓 “歡迎你來喀山”的盛情邀請。面對政府文件筆譯工作,他深知語言精確的必要性,針對文件細節,與工作人員反復校正,在為成功傳達信息、做貢獻而自豪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在俄語上繼續深造的決心。“懂俄語,對社會發揮著促進中俄交流的橋梁作用。”羅萬興表示。
北京大學招生計劃中僅有兩個名額,而羅萬興處于初試第三名的危險境地。但他并沒有被情緒裹挾,心有靜氣、享受知識則是他考研成功的法寶。走進圖書館三樓,找一個光亮開放的位置,羅萬興備考的一天就此開啟。“以一種儀式感,讓自己的心情進入到學習的狀態。”這是他的平靜之法。每當完成了當天的任務后,他也從不吝嗇于正向鼓勵自己。“享受過程,這是我長期的心態。”羅萬興表示。臨近復試前,羅萬興選擇靜靜地坐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的長凳上——看楊柳依依、鴨群游過,耳邊是細微的鳥鳴,迎著風,他呼吸著未名湖的空氣,仿佛燕園的靈氣已經滲透到他身體的每一處。在他心里,復試已經變成了一場春天里相聚的聊天。“其實在文學翻譯部分我答得不算好,一個老師比較嚴厲地批評了我,但當時我心態非常好,覺得已經盡力答了。”在回顧復試過程中,羅萬興察覺這其實是老師考察考生心態的一種方式。而正是以極好的心態,他在復試中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成功上岸。
大學四年,羅萬興一直堅定前行在俄語學習這條路上,熱愛不止,步履不停。正因為曾被光芒照亮,羅萬興盼望著將光亮傳遞下去。面對北大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的考研經驗貼的稀缺,他精心地將自己的經驗匯總成篇,并積極為學弟學妹們答疑解惑。談及未來規劃,羅萬興表示,自己計劃著在俄語語言學方向進行學術深造,參加更多大型活動,將俄語聲音傳到更大的舞臺。
陳學耀:做主動汲取知識的“耕耘者”
陳學耀,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緬甸語2001班本科生。獲得北京大學推免資格。大學四年,他斬獲許多獎項。獲得2022-2023學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2022-2023年度廣外校長獎章,本科生綜合一等獎學金。獲得全國大學生緬甸語演講大賽本科二年級組二等獎,“云山杯”國際遠程口譯大賽緬甸語交傳組初賽一等獎、首屆高校緬甸語短視頻大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詞匯能力大賽一等獎。獲得三好學生標兵、優秀共青團員標兵、優秀志愿者骨干等稱號。

陳學耀
陳學耀出于對專業學習的熱愛以及對名校的向往,參考往年師兄師姐的經歷,很早就確定了保研北大的目標。因此,他在大學期間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并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
在大一階段,陳學耀堅信功在平時,非常重視日常的積累和付出。他將主要精力放在打好緬甸語基礎上,而背書則是他砌好基石的關鍵方式。一日之計在于晨,每天七點,陳學耀拿著緬甸語專業書籍,來到大田徑場,用朗朗書聲開啟新的一天。對于背書任務,陳學耀堅持投入兩三個小時來完成。“我會反復抄寫一個個字母和單詞來進行記憶,同時將每一課出現的單詞和語法都牢牢印記在腦海當中。”陳學耀分享道。在背誦一篇篇課文的過程中,陳學耀逐漸體悟了文章的含義,理清了復雜的語法。同時,他還接觸到了對象國的歷史、文化、文學,對緬甸語的學習產生熱愛,堅定了要在該領域繼續深造的想法。
在扎實的語言基礎下,陳學耀開始投身于實踐之中。大二期間,陳學耀盡可能地參加緬甸語的學科競賽。因為成績優異,他被選中參加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緬甸語演講大賽。但由于只有一年的緬甸語學習經歷,陳學耀的詞匯量和語法都十分有限,這場比賽他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他的稿子被指導老師一次次推翻、修改,心情也時常處于低落狀態。在定題演講外,陳學耀還要準備即興演講。“我的臨場反應能力一般,遇到緊急情況容易大腦一片空白,這讓我壓力更大。”陳學耀回憶。但是他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堅定信心,不斷地打磨演講稿,并積極向外教請教。他準備了大量話題,寫成一篇篇緬語稿并進行大量的背誦。為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他對著鏡子模擬排練,還主動找其他參賽同學加訓。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終在比賽中斬獲了二等獎。
陳學耀心里揣著北大夢,他知道,要實現這個夢,得下一番苦功夫。他決定不只做課堂上的聽眾,而是變成了一個主動汲取知識的“耕耘者”。他不僅啃專業課的書,還讀前輩學者的論文,連緬甸小說的中譯本也不放過。書籍看一次不夠,他要求自己反復閱讀,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加深印象。同時,他在看書的過程中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這幫助他能更好地理清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關注重大事件和熱點話題,理解作者的行文邏輯。久而久之,他了解了許多緬甸歷史、文化、文學的相關內容。“在準備保研的過程中,大量閱讀比死記硬背更加重要,我們應該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而非做一個無情的背書機器。”在臨近面試的時候,他給自己準備一場場“模擬面試”,不斷提前設想老師問題并思考答案,幫助自己在正式面試過程中回答得更有條理和邏輯。
到了最后關頭,陳學耀積極調整心態,按部就班、盡己所能地做好最后的準備。在面試過程中,他不卑不亢,自信大方,北大的老師們的問題往往比較宏觀或者專業性很強,非常考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陳學耀在回答時找準角度、侃侃而談。被問及一些不太熟悉的問題時,經過自己冷靜思考,做出較為全面的分析,充分展示了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面試過后一周,他如愿收到了北大外院的擬錄取通知。至此,他為期三年的保研之路終以圓夢北大而告終。
無論是羅萬興熱烈而又平靜的追夢旅程,還是陳學耀厚積薄發、抵達心之所向的路徑,他們都懷揣著熱愛與夢想,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沉淀學識,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鍛煉能力,書寫著廣外學子的青春風貌。以熱愛星火為炬照亮前路,以堅韌之志應對未知與挑戰,書寫青春華美樂章。祝福每一位廣外畢業生前程似錦,未來可期。期待更多廣外學子以后浪之志學習前浪,期許詩與遠方,奔赴屬于我們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