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蘊含著創新與求變的動力。自2021年省委外辦與我校成立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起,廣外青年與乳源便結下不解之緣。在“百千萬工程”的號召下,廣外青年師生團隊積極投身綠水青山之間,從廣外與乳源攜手開展的“乳源邂逅大灣區之夜暨乳源瑤族文化節”的系列活動,再到暑期“講好廣東故事”的乳源實踐隊為代表的三下鄉活動,以青年之力揚青山之美。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入一座“青山”,聽聽廣外青年踐行青春誓言的逐夢故事。
青山展風貌,青年助振興
聽,瑤歌聲聲扣人心弦;看,瑤繡針針描鸞刺鳳;嘆,瑤舞颯颯美不勝收。為了推廣瑤族民俗文化與美食,去年10月,我校與乳源瑤族自治縣聯合舉辦的“乳源邂逅大灣區之夜暨乳源瑤族文化節”在廣州長洲島都市農業公園盛大開幕。舞臺上,表演者帶來的竹竿舞、篝火表演營造出熱情洋溢的氛圍,現場觀眾隨著音樂的節奏活動著身體并舉起手機記錄這一時刻。在長桌宴上,瑤家油浸肉、熏肉、瑤山美酒等瑤族美食讓人唇齒留香。在這一場匠心獨具的文化節中,游客沉浸式體驗乳源飲食與民俗文化,感受乳源人民的淳樸與熱情。
乳源文化之花盛放的背后離不開廣外師生的辛勤澆灌。據校青志成員毛慶茵介紹,近130名廣外同學參與此次活動。他們積極配合現場的多方調動,以燦爛的笑臉和耐心的服務不遺余力地為青山的亮相增光添彩。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有18位廣外志愿者成為直播鏡頭前乳源文化和廣外精神代言人。前期的準備工作中,直播志愿者花費大量時間去了解乳源,進而制作直播腳本。在直播間里,他們著瑤服、唱歌謠,神色難掩激動,一邊自信大方地展示著特色產品,一邊熱情地和網友們互動。

廣外青年“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志愿者合影

廣外青年“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鄉村振興直播志愿團隊合影
由于乳源特色農產品種類較多,直播志愿者們采取小組流動式的策略,在不同平臺分散直播。每組約持續直播6小時。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本次直播活動的出鏡志愿者劉耀庭坦言:“一開始其實還是會有點小緊張,但是直播時和網友互動時,就會越直播越激動,反倒沒那么緊張了。”
談及到此次直播的效果,指導老師吳怡驚喜地講道:“各直播平臺的累計觀看總量破10000!廣外青年視頻號直播點贊量10萬+!”得益于此次乳源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乳源瑤繡工藝品、特色糍粑等農文旅文化以更充滿生機活力的面貌展現在了廣大青年、游客面前。青年與青山的故事不止于淺嘗輒止,而會細水長流。這次活動是從“田園到莊園”的嘗試,更多的故事將發生在青年遇見和陪伴青山的那些歲月中。
青山多嫵媚,青年揚其美
除了將乳源當地的特色文化傳統帶到廣州,廣外青年師生還到乳源感受當地文化。2023年暑假,韶關乳源實踐隊來到乳源縣融媒體中心實習,協助乳源縣融媒體中心工作的同時,對乳源當地的非遺文化進行調研,并結合當下熱點拍攝短視頻宣傳瑤族服飾文化。
越過一路綿綿不絕的青山,實踐隊抵達乳源。“當地民風淳樸,村民都相當熱情”,指導老師尹子伊回憶道。他們被山清水秀的美景深深吸引,走進當地時,村民們的親切笑容也讓他們自然揚起嘴角,他們和乳源的緣分種子在不知不覺中被種下。
青年人的靈感也許就源于遇見青山的那個瞬間。五彩斑斕的多巴胺瑤族服飾,輕松活潑的流行音樂,短短幾個場景的變幻讓人意猶未盡,這是新聞學院韶關乳源實踐隊結合暑期網絡潮流和乳源瑤服而制作的視頻《當乳源瑤族服飾遇上多巴胺穿搭》。隊長潘鈺琪笑著告訴記者,這個視頻可以說得上是一次“意外”的拍攝,“當時‘多巴胺’很火,便萌生了拍這個視頻的想法。”他們早上決定要拍攝,下午便迅速策劃并完成制作。此條視頻一經發出,便很快收獲大量點贊和轉發。“好漂亮的瑤族服飾”“拍得真好,在哪能穿瑤族服飾拍這樣的視頻呢”網友們在視頻下熱情評論。
作為乳源當地非遺文化代表之一,瑤繡具有重大的科學、實用和藝術價值。然而,隨著當地勞動力的流失,加上瑤繡繡法多變難以上手,手工刺繡服飾因其耗時耗力和價格較高難以銷售等因素,瑤繡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困境。為了讓瑤繡重新“走出來”,實踐隊邀請了墨西哥留學生張睿墨拍攝瑤繡視頻《您的瑤繡體驗官——成就大挑戰》。在拍攝過程中,張睿墨以挑戰任務的形式,用瑤語自我介紹,參觀世界過山瑤博物館以及體驗瑤繡特色“反面繡”。他流利的中文,溫暖的笑容,還有視頻最后的那一句瑤語的“我愛乳源”讓實踐隊會心一笑。相關國際體驗官作品成果在國際在線、南方英文網等平臺發布,這是青年在青山間留下的特殊足跡。

國際體驗官拍攝現場
“難忘,珍貴,成長。”隊長潘鈺琪在描述這段經歷時,嘴角一直揚著。在本次實踐中他們不僅增強了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和乳源的深厚情誼。潘鈺琪動情地說道:“我已經把乳源當成第二故鄉,下意識關注乳源的動態,從心底希望乳源發展越來越好。”
駐村丹心燦,青年伴青山
2021年7月,省委外辦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立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對桂頭鎮開展聯合組隊幫扶,一批來自我的駐村干部走進桂頭鎮,尋民情、謀對策、定規劃,為這片瑤鄉熱土奉獻廣外教師力量,書寫青年伴青山的動人故事。
桂頭鎮是乳源最大的香芋種植地區,2022年全鎮種植香芋面積達2937畝,產量達880萬斤,產值達1770萬元。近年來,陽陂村村委和駐村隊立足香芋產業規模優勢,采取了“政府+幫扶單位”的模式籌建加工廠,帶動農戶增收創收。廣外駐乳源縣桂頭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商杰強介紹,未來幾年,陽陂村將會開展特色小西紅柿與芋頭深加工等方面的產業項目,提高乳源當地農戶農民的收入,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形成規模化種植、經營、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帶動乳源的振興。

駐村隊與當地村民工作
2023年暑期,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迎來了新生力量。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倚馬萬言,助力振興”實踐隊來到乳源,成為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助理,協助工作隊開展工作。“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斗!”馬克思主義學院倚馬隊用行動生動地詮釋了他們的座右銘。
他們走入村民家中,開展農村養老服務需求調研工作,成為鄉村老人家的“知心朋友”。頂著三伏天的太陽,他們早出晚歸,走訪了共計三十多戶村民。在走訪過程中,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爺爺給他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老爺爺笑稱自己什么都不缺,自己也閑不下來,就想多做點事。笑容撐開他眼尾的皺紋,好似歲月除了容貌什么也沒有改變。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感染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倚馬隊隊員們,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充滿干勁與活力。
那時,正值當地晚稻的插秧時節,馬克思主義學院倚馬隊成員前往王龍圍村種糧大戶王副的水田中進行插秧工作。因為是第一次插秧,隊員們動作生澀并仔細觀察示范動作。但他們很快上手,分為幾條路線,同心協力完成插秧。馬克思主義學院倚馬隊還就此次插秧活動進行了抖音直播,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馬克思主義學院倚馬萬言隊伍在宣講會合影
乳源作為廣外對口幫扶的自治縣,與廣外往來頻繁。商書記以“命運相連”和“共同向前”來概括兩者的關系。廣外對口幫扶乳源,助力其鄉村振興成為了二者聯系的紐帶。在同向而行的軌道上,廣外為乳源提供智慧和行動,乳源為廣外提供實踐機會和人才培養的新方向。
看著一批批的廣外青年志愿者隊伍絡繹不絕地來到乳源縣,一張張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面龐,聽著田野間回蕩著青年與乳源人民嘮嗑的笑聲,商書記對乳源的發展滿懷信心:“乳源的發展定會蒸蒸日上。”
青山映霞光,碧波在蕩漾,心之所向,行則將至,廣外青年師生力量致力投身于鄉村振興的偉大建設之中,盡顯風采。路漫漫,話未完,青年心向青山,青山敞懷青年,廣外與乳源共同描繪的這幅鄉村振興的水墨丹青畫卷正緩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