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推進智媒時代下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7月8日,智媒時代下播音主持人才培養創新研討會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發展圓桌論壇在我校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唐銳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唐銳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建強國際傳播專門人才隊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面對國際傳播與話語權競爭態勢愈加激烈的國際環境,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亟需大力培養能夠適應智媒時代的卓越國際新聞傳播人才。立足新時代新發展,播主專業積極構建“全媒體思維”“中英文表達”“跨文化溝通”等3大專業培養點,矢志培養具有優質的文化表達、文化交流、文化溝通能力,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的外向型口語傳播人才。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英語能力強,展現出優秀的跨文化交流及傳播能力,體現出鮮明的國際化特色,涌現了諸多活躍在國際傳播工作一線的行業佼佼者。

合影
眾多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智媒時代下播音主持人才培養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星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燕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傳媒學院副校長、黨委委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姚爭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孔朝蓬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戰略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陳虹教授,廣東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播音指導李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朱穎教授等知名專家出席研討會并作主題發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侯迎忠教授主持會議。

會議現場
在研討會嘉賓發言環節,周星圍繞《播主專業的反思與藝術性堅守》,從戲劇影視學科的宏觀視角出發,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當前的困境和未來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強調,要明確人才培養的未來方向,以應對行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
張燕作了主題為《淺談播音與主持藝術國家級一流專業的競進提質》的發言,強調了以播為主、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核心理念。她提出,應強化全媒體國際傳播、外語與專業相結合的播主培養模式,探索與地方文化和區域優勢的融合,以實現專業發展的差異化,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
姚爭圍繞《傳播偏向、觀念底色與雙流合一:國際傳播視野下播音主持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指出播主人才培養需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提出了“雙流合一”的創新觀點,對播主人才培養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孔朝蓬在探討《數字時代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的轉型與變革》時,深入分析了技術革新、國家政策指導以及全媒體融合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深遠影響。她強調,播音專業通過積極整合人工智能與數字媒體技術,致力于培養具有個性化和特色化能力的播音主持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陳虹在其主題發言《全球視野與中國聲音:關于全媒體主持人核心素養的思考》中,探討了全媒體主持人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她指出,新媒體作品應實現“引眾目、達眾耳、入眾心”的效果。陳教授進一步提煉出短視頻的成功要素,并構建了一個形象的“細胞模型”,用以闡釋全媒體主持人的核心素養,強調了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中國聲音的主持人的重要性。
李琳圍繞《業界視角下播音主持人才需求與培養的3.0時代》,聚焦于數字時代下播音專業人才的培養問題,分享了其近20年的從業經驗,指出了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人才角色所經歷的顯著轉變。她倡導業界與學術界應加強交流與合作,利用業界的實踐經驗來激發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朱穎圍繞《數智時代的灣區國際口語傳播人才培養》,從立德樹人、人才引進、實踐教學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全面介紹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理念和特色,展現了廣外播音主持專業在數智時代下的人才培養策略和發展方向。
此次研討會,各位專家學者圍繞智媒時代下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展開深入研討,積極為提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建設水平、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推動新聞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8日下午,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發展圓桌論壇召開。各位知名專家學者為廣外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建設“把脈”,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等多個方面為播主專業建設提供了寶貴意見和思路。
會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播音與主持藝術系主任李峻嶺教授以“技術浪潮下播音主持專業的生存認同”為題進行發言,他指出,智媒技術的發展給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他就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建設的整體情況、取得的成績以及面臨的困難進行匯報。
周星認為,廣外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大方向上應當做好“內”“外”兩個方面,即對外要利用并突出廣外的語言和國際化特色優勢,提升自身競爭力,對內則要把握時代潮流,加強思政課程的深度融合和實踐教學的創新。同時,他建議,要大力引進業界人才,建立個人工作室,發揮他們在教學和科研中的作用,培養具有創造性的學生。
姚爭表示,師資與課程是播主專業建設的兩大核心。廣外播主專業要提升整體科研教學能力,注重雙師型隊伍建設,還可以創新學制和教學安排,探索更多樣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重視實踐教學。
張燕認為對外發聲是國家重要的目標之一,廣外應當立足于自身擁有小語種專業的優勢,結合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特色,培養一批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的對外傳播人才。同時,要提升該專業學生臺前幕后的技能,還要注重人文素養,讓學生成為全媒體人才。
孔朝蓬認為,面對智能時代和學生就業偏好的變化,廣外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建設要注重垂直領域深耕和個性化差異發展,找好定位,精準施策。她強調,要實現校內教學資源共享,培養能夠適應行業變化的學生,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陳虹表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教育應重視學生情感與共情能力的培養,通過跨文化溝通實踐和多場景表達,讓學生細膩地體驗和傳達故事,增強人格魅力。她認為,廣外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色,可以運用“五感”教育理念,培養播主專業的學生在小而美的故事中傳遞深刻的情感能量,跨越文化障礙,有效傳遞中國聲音,培育真正的傳播人才。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發展圓桌論壇的順利召開,不僅搭建起業界與學界交流的平臺,也通過各位知名專家為我校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播主專業“把脈”,讓學院進一步明確和清晰播主專業建設的目標和思路。學院將以此次研討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播主專業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