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第二屆“云山杯”國際遠程口譯大賽總決賽落幕。大賽由我校首創,廣東對外傳播翻譯基地承辦。來自海內外高校的216名選手在遠程口譯平臺完成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高水平競技,以“文明互鑒·更美好的世界圖景”為主題,用14種外語講述中國故事,旨在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推動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

現場合影
大賽共設置英、法、德、西、俄、日、韓、越、泰、印、馬、老、緬、柬14個外語語種,以真實遠程口譯工作平臺為依托,共吸引來自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英國利茲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法國圖盧茲政治學院、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越南河內大學、泰國曼谷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4000多名選手報名。經過初賽、復賽遴選,全球共有216名選手成功晉級總決賽。
我校副校長劉海春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大賽讓世界青年通過翻譯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遠播于五洲四海,讓他們發揮獨特而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成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使者。

交傳決賽現場

俄語組交傳冠軍現場連線
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院長、中國翻譯協會副秘書長邢玉堂指出,口譯人員在對外交流和國際傳播工作中承擔著重大的責任,優秀的口譯人員在語言和文化方面架起溝通的橋梁。本次大賽邀請來自聯合國中國書會、中央廣播電視臺、海外孔子學院等6位國際傳播領域資深專家擔任主旨發言嘉賓,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前會議管理司口譯部門負責人李正仁教授擔任主題報告專家,考察選手遠程口譯能力。我校副校長劉建達教授提到,本次大賽以國際遠程口譯為媒介,既是一次翻譯教育數字化創新,是走出象牙塔與語言服務行業前沿趨勢的對接,也是一次對國內外多語言口譯教育質量的評測,反哺翻譯教學。共同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共同推進中國國際傳播能力提升。

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院長中國翻譯協會副秘書長邢玉堂致辭

同傳決賽現場
講好中國故事,不但需要中國話語、中國視角,也需要民間、個人特別是具有中文學習經歷的外語講述者,從個體視角、情感維度進行個性化表達。多位外籍選手提到大賽促進了各國青年交流對話,相互學習,讓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國。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主席珍妮·弗恩賽德提到,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翻譯是人類文明互鑒的橋梁,高水平的翻譯人才能夠打破語言文化的隔閡,有助于國際社會凝聚共識。AIIC祝賀本次活動并期待與中國院校展開更多合作,培養更多國際一流口譯人才,提供高質量的多語傳譯服務。

AIIC主席弗恩賽德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