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蒼翠如黛,新人增光添彩。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根據進一步提升思想性與專業性的指導精神,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幫助新進教師樹立正確的專業觀念,培養良好的師德修養、學術規范與心理素質,掌握基本的教學科研技能,8月28至29日,我校開展2023年度新進教師思政教育、師德師風和校本集中培訓。
“做德才兼備的好老師”
為使新進教師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緊扣時代脈搏,傳承先業、胸懷理想、勇于擔當,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堅定不移地為學校建設以及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此次崗前培訓重點開展了思政教育專項,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海春進行專題授課。劉海春教導新入職教職工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切實提高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成效,實現“三全育人”。教師代表、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全燕就大學政策做系統引導,幫助新進教師盡快熟悉大學工作生活環境。

劉海春進行專題授課
在師德師風、法治教育模塊,組織了全體新進教師舉行教師宣誓儀式,我校原校長黃建華教授作了題為“賡續廣外精神 傳承學術之魂”的報告。黃建華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漫談教書育人點滴,傳承廣外人的教育情懷與奮斗精神。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歐陽護華則以自身從教生涯為例,闡釋了如何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并著重強調了嚴謹治學及保持高尚師德的深遠影響。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法治辦公室主任王淑君從案例分析談法治思維,強調了依法依規處事的重要性。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吳志軍解讀新時代師德規范,為新廣外人筑牢信念感、責任感、使命感。

黃建華授課

師德師風培訓與新教師宣誓儀式
“做秉節持重的真學者”
教學科研能力培訓模塊從資源利用、教學技能、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賦能教師成長,勉勵新教師不斷進取、奮勇前行,以實事求是、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待教學科研工作,提醒新教師不能安于現狀,需不斷反思和終身學習,致力于研究真學問、解決真問題,積極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豐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做秉節持重的真學者。
圖書館黨委書記陳紅霞從數字資源、圖書館借閱服務、論文查重服務等方面介紹了圖書館的多元化功能。英語教育學院副院長劉亮星介紹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側重點與優勢,強調教學中“兩性一度”與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意義。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教授張藝瓊以自身經驗為例,深入探討論文撰寫與項目申請的關鍵要素,詳盡闡述了基于設計思維的科研項目申報方法。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韓永輝從研究設計與成果發表的角度出發,勉勵新入職教師堅守學術底線,做高水平、標志性學術研究。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媒體服務部主任郭子儒圍繞圖片、配色、字體、資源等方面,分享了課件制作的圖文排版技巧。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董俊武則從背景與現狀、體系構建、重點舉措等方面深入講解了廣外教師發展體系、培訓資源與服務平臺。

教學科研能力培訓
“做追求卓越的廣外人”
校史作為培根鑄魂的營養劑,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內容,是培育新一代廣外人的生動教材,為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教師團隊中走深走實,充分發揮校史育人功能,本次培訓特別設置校史教育模塊,以增強新進教師的家國情懷和愛校榮校意識,深刻體悟“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校訓精神,促進其以校史為鑒,追求卓越、勠力創新,努力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廣外“大先生”。
在校史教育模塊,新進教師分三批參觀新校史館并進行集中總結學習。從辦學初期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崗”到蓬勃發展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校史館用詳實的歷史資料全面回顧了廣外波瀾壯闊的辦學歷史。我校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許國彬動情講述了廣外的歷史沿革,詳細介紹了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辦學條件等方面的基本校情,提醒新進教師注重提升自我修養,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教育理念,鼓勵大家為廣外的建設發展貢獻力量。在講解校史過程中,陳紅霞對一張張照片如數家珍,為新入職教職工們講解照片背后的故事:饒彰風為廣外教育事業拓荒墾土;桂詩春、李筱菊等行業名家為廣外嘔心瀝血、畢生奉獻。在心理健康課程授課中,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閻茹介紹了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方法,并帶領大家做正念練習,引導在場教師放松身心。

校史教育

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
此次集中培訓內容圍繞思政教育與政策培訓,師德師風與法治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培訓和校史教育四大模塊展開。培訓獲得多位校園名師的支持,借助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將講授與交流、觀摩與探討、互動與反思等多種培訓方法進行有機結合,極大增強了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和實效性。據悉,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將對新教師開展一系列專項培訓及活動,進一步推動教師發展中心“教師之家”成為引領新教師思想的奮進之家、服務教師工作的溫暖之家、豐富教師生活的幸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