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美國人類學方法對語言學的貢獻
主講:周慶生
時間:3月14日(周二)晚7:00
地點:北校區六教B103
主辦:中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中心
內容簡介:
20世紀上半葉,美國人類學家研究美洲印第安語,創立了諸多研究范式,沿著兩大路徑展開:一是研究語言本體,調查、紀錄分析語言結構,構擬歷史語言,采用數碼技術紀錄瀕危語言,開美國結構語言學學派之先河,豐富和完善紀錄語言學技術和方法。二是跨語言研究,創立了語言與文化、語言相對論、民族科學、文化和社會中的語言、交際民族志等五大范式,這些范式或者奠定創建人類語言學、語言人類學的基礎,或者成為美國社會語言學中的一大流派。
主講簡介:
周慶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研究中心、中亞漢語國際教育研究中心、當代中亞文獻資料翻譯與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研究領域涉及語言政策、語言規劃、語言狀況、語言傳播、語言與文化、雙語教育等,主攻社會語言學。
主要學術著作有《語言與人類》《語言生活與語言政策》《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民族語言學研究》《語言沖突研究》《國家、民族與語言:語言政策國別研究》《國外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進程》《世界民族?種族與語言》《語言與法律研究的新視野》《Language Change and Ecology》(語言變化與生態環境)等20部,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