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水平,培養高素質國際傳播人才,2023年11月,廣東省國際傳播青年人才培養基地第三屆近40名學員赴北京、上海開展移動課堂現場教學。在兩次調研學習中,就學校、學院、人才基地加強與中央媒體、上海媒體、進博局等單位在人才培養、科研智庫、項目合作、就業實習、國際傳播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探討,為進一步落實落地奠定基礎。調研學習由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包生耿,廣東省國際傳播青年人才培養基地負責人、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朱穎帶隊。
在北京移動課堂,學員們到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多家中央媒體以及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快手開展實地調研學習。在新華通訊社,學員們參觀被譽為“中國新聞界第一館”的新華社歷史陳列館,了解新華社發揮輿論引導主力軍主陣地作用的紅色歷史;在新華媒體創意工場,學員們參觀集MR技術、MOCO技術、數字演員和5G全息交互等頂尖手段的場景智能演播廳、創意空間和工作室孵化區,學習工場將頂尖技術應用到媒體融合創新和高品質視聽內容產出的優秀做法;在人民日報社、新華網和人民網,學員們深入學習在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生產優質內容、開展國際傳播等方面的相關經驗,并就如何運用國際傳播思維做好外宣工作、如何策劃并組織實施外宣融媒體產品等問題與外宣骨干進行交流探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基地學員們深入了解融媒體國際傳播模式,以及在搭建全媒體平臺、組建專業化團隊、打造硬件技術等方面的經驗;在快手總部,學員們學習了全鏈路智能化音頻視頻解決方案,及其爆款新媒體產品制作技巧。

基地學員在新華社歷史陳列館調研

學員在人民日報社調研

學員在快手總部參加交流分享會
在上海移動課堂,學員們到觀察者網、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嗶哩嗶哩總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新聞宣傳處等單位調研學習。觀察者網總編輯金仲偉鼓勵媒體記者要打破國內國際新聞邊界,做好產品內容,做有深度的報道,增強平臺在國際傳播中的影響力;在上海廣播電視臺,學員們詳細了解了SMG自主研發的,集傳統電視和新媒體各項業務的數字化融媒體生產平臺——AI賦能生產安全線,了解融媒體中心的新聞規范、制作流程和財經節目的編排過程;在上海報業集團和澎湃新聞,學員們深入學習其傳媒改革轉型如何適應新時代社會需求的經驗,如何從項目選題、內容生產、運營策略、平臺定位等多方深度參與國際傳播工作;在嗶哩嗶哩(B站)總部,學員們深入感受B站企業文化,以及其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打造國風視聽盛宴,助力媒體融合、傳播主流聲音、解讀重大主題和傳遞主流價值等方面的工作經驗。

學員們在上海廣播電視臺調研

學員們在觀察者網座談交流

學員在進博局展覽館參觀

學員們調研《東方財經·浦東》演播廳
廣東省國際傳播青年人才培養基地是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三大青年人才培養基地之一,2017年12月落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旨在通過集中培訓學習,為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儲備力量。此次前往北京和上海調研的是第三屆基地學員,他們來自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東廣播電視臺、廣州日報等省內主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