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今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之際,學校黨委表彰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陳云良、黃忠廉獲評“模范共產黨員”,西語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高級翻譯學院教工黨支部獲評“云山黨建獎章”。本網策劃“模范黨員”及“云山黨建獎章”專題報道,充分展現新時代廣外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激勵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高級翻譯學院教工黨支部是教育部第二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單位,現有黨員38人,下設筆譯系、口譯系、黨務行政3個黨小組。按照學校黨委提出的加強內涵建設抓好主責主業、推進雙融雙促發揮“領頭雁”效應和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全校教師黨支部全面進步的要求,支部在學院各項工作中,著力發揮在政治、學科、教學、科研、文化、服務等方面引領作用,強化黨建與翻譯專業學習、教師與學生“雙結合”,發揮黨建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的“頭雁效應”,指導帶動學生黨建工作,助力學院黨委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國際一流翻譯學院建設高質量發展。

2021年3月1日全國“雙帶頭人”工作室揭牌
把穩黨建之“舵”,堅持正確方向強化政治功能
強化理論武裝。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學習、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會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和自學、研討、輔導相結合方式,注重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中提升思想理論水平。落實“政治功能提升15條”,強化“三會一課”落實,開展“人人講黨課”活動,聯合學生黨支部舉辦“譯言譯~”系列黨建工作坊;將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與國家話語翻譯、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研討有機結合,舉辦“雙帶頭人”工作室學術工作坊35場。加強宣傳引導,開通全國高校思政網“育人號”,發布新聞報道32篇,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梁宗岱翻譯獎頒獎典禮現場
注重文化傳承。挖掘被譽為“中國翻譯史上豐碑”的梁宗岱先生等老一輩廣外翻譯人身上所體現的、“淡泊名利、潛心治學、開拓進取”“譯無止境、臻于至善”的翻譯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學校黨委的支持下,2023年梁宗岱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設立“梁宗岱翻譯獎”,獎勵我國在文學翻譯實踐、翻譯理論研究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翻譯家、學者,被譽為“國內真正意義的翻譯獎”,有力推動新時代中國翻譯界學術創新和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高揚奮進之“帆”,黨建促學科發展結碩果
支部建設與一流翻譯學科建設深度融合。將組織功能延伸到學科建設全過程、全方位,做到學科建設關鍵環節有組織把關、關鍵時刻有黨員支撐、關鍵步驟有黨員先行。一是牽頭研制“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能力量表理論框架,構建了世界首個、最全面的語用能力量表、口譯能力量表。量表由教育部作為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正式頒布實施,被譽為“中國外語教育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二是口譯教學“廣外模式”影響廣泛。推出整合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國際水準的口譯教學“廣外模式”,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口譯質量評測算法獲專利受理,建設國內領先的智能口譯教育平臺,破解口譯教學和學習費時低效、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口譯師資匱乏的困境。三是服務全國高校翻譯教育發展。在國內首倡“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牽頭制訂“翻譯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由教育部發布,定期舉辦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年會、高校翻譯專業師資培訓班,遴選翻譯專業教育研究課題,服務全國300余所翻譯專業院校學科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
支部建設與一流翻譯師資建設深度融合。教師團隊獲評國家級教學團隊、省文明窗口、省五一勞動獎狀、省三八紅旗集體、省推薦參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多人獲評南粵優秀教師、省崗位學雷鋒標兵、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廣東青年五四獎章、廣東最美援疆教師、省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省研究生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模范共產黨員、師德標兵、優秀輔導員等。組織實施“1156”工程,努力打造多元一體的高水平教學與研究平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團隊。組建1個“教授先鋒隊”,實施1項青年教師“雁領計劃”,打造教學、科研、國際合作、社會服務、教師發展“5位一體”的學科與團隊發展平臺,發揮專家學者對青年教師在思政、教學、科研、項目、導學、服務等方面的傳幫帶作用(“6帶”)。

黨員教師錢芳(左一)為世衛組織專家提供翻譯服務
黨員教師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對外交流和最前沿、改革發展的主戰場沖鋒在前,在重要關頭亮出黨員鮮紅“底色”。黨員教授、翻譯理論家、變譯理論創始人黃忠廉長年深耕翻譯理論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6 項(含重大 1項),出版學術著譯作 33 部,發表學術論文 360 篇,推動中國譯論走向世界,堅守培養翻譯學人才和團隊初心,舉辦“譯學沙龍”223期。黨員教授張保紅編著的本科翻譯專業教材《文學翻譯》(省級精品教材)自2011年出版后,先后印刷15次,受到全國外語院校師生的廣泛好評。
2020年2月,在武漢疫情暴發的最危急時刻,黨員教師錢芳冒著極大風險,挺身而出為蒞漢考察的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組擔任全程翻譯,黨員教授李明連夜完成廣東省委宣傳部委托的防疫警示語海報英文翻譯。2020年10月,黨員教師王巍巍、錢芳在一場重要國際會議上擔任翻譯工作,會議當天凌晨才收到中文發言稿,立即通宵達旦進行翻譯,上午9點會議正式開始后,她們用完美的英語向國際社會介紹取得偉大成就的中國方案,圓滿完成了同聲傳譯工作。
搖動實干之“槳”,努力擔當盡責服務國家
高站位響應國家重大需求,搭建優質翻譯橋梁。在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數千場國際交流活動中,黨員教師帶領學生活躍其中,為聯合國高級別官員及各國首腦政要、各界人士等提供翻譯服務,指導學生筆譯隊完成了數千萬字的文字翻譯,用語言架起我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2021年,師生團隊翻譯的“菠蘿的海,香飄四海”“廣東喊全球吃荔枝”、520“我愛荔”等為主題的多語種海報登亮相溫哥華、迪拜、首爾、東京、吉隆坡、新加坡等10個城市的地標大屏,助力廣東水果走向世界,彰顯廣東農產品品牌走向國際化的勢頭。

黨員教師張凌(后排左二)為杭州亞運會提供翻譯支持
高水平制定語言服務標準,普及前沿翻譯技術。教師團隊協同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和中國翻譯協會,編制《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雙語平行語料加工服務基本要求》《譯員職業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口筆譯人員基本能力要求規范》《口譯服務認證要求》《中國醫學語言服務行業發展藍皮書》等;出版翻譯技術系列教材,填補國內翻譯教育空白;推出翻譯技術公益講座10余期,培訓翻譯技術師資36期,為全國普及和應用翻譯技術作出重要貢獻。
落定固板之“錨”,黨建育人助力學生終生成長
助力學院打造“1+1+4”黨建育人格局。構建1個“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體系,實施1項“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與4項育人計劃(鑄魂計劃、領航計劃、固本計劃、創新計劃)。制定實施《“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工作方案》《全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辦法》,成立“譯路領航”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組建“領航導師”團隊,落實“全員育人”要求形成育人合力。定期召開研究生導師工作會議,鼓勵每位教師既做“經師”,又做“人師”。教師不僅在講臺上影響學生,更利用導師身份在專業導讀課上對學生進行思政引導和教育。教師指導學生堅持13年連續舉辦黨建品牌活動“時政譯壇”翻譯大賽,2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參與受益。

“譯路領航”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系列活動之“院長下午茶”
助力實施“課程思政建設行動”。挖掘翻譯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資源,語言學習、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引領并重,推動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無縫連接。一大批黨員教師帶頭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方式方法,精耕課程思政“責任田”,積極開展“三進”工作,建設用外語講思政的“當代中國”系列課程,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教學氛圍。李明教授指導研究生對照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英文版進行研讀,撰寫學術論文、研究報告53篇約40萬字,《“譯”堂“黨課”:打造課程思政新樣板》獲推薦參評廣東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成效顯著。教師團隊堅守初心使命,申報國際組織后備人才“面向聯合國系統高端傳譯人才培養項目”獲國家留基委批準并實施,與澳門理工大學合作培養翻譯及計算機專業人才項目獲教育部批準并實施,主辦2屆“云山杯”國際遠程口譯大賽,先后選送研究生52人次到聯合國等多個國際組織實習。學生多人獲評省優秀共青團員、省優秀學生干部、省優秀學生等。選派學生參加國際及全國各類專業競賽獲獎約300人次。多名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專項計劃,赴西部地區奉獻青春才華。

學院師生赴聯合國內羅畢辦事處口筆譯實習
在談及對黨支部未來的建設規劃時,黨支部書記藍紅軍教授提到,高級翻譯學院教工黨支部將進一步發揮“雙培養”機制的力量,著力推動“雙融雙促”、教師黨員發展、人才引進,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能參與全球治理、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高素質翻譯人才,打造知識融通、教育創新和社會服務一體化的高水平翻譯學科,在凝聚師生力量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翻譯學院的征程中,充分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