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今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之際,學校黨委表彰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陳云良、黃忠廉獲評“模范共產黨員”,西語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高級翻譯學院教工黨支部獲評“云山黨建獎章”。本網策劃“模范共產黨員”及“云山黨建獎章”專題報道,充分展現新時代廣外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激勵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黃忠廉,我校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后協作導師,2014年起任教于廣外。翻譯理論家、變譯理論創始人,科學翻譯學、應用翻譯學創建者,專攻翻譯學、漢譯語言和漢外對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6 項(重大 1項,重點 1項,一般4 項)、部級 7項,出版學術著譯作 33 部,主編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商務館翻譯研究文庫”、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翻譯學文庫”等叢書 7 套,發表學術論文 360 篇,推動中國譯論走向世界。同時,他堅持培養翻譯學人才和團隊,堅持開展“譯學沙龍”,為翻譯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在黨員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黃忠廉
忠心向黨,在黨的光輝下成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正是中國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年代,也是青年渴望知識的學習年代。1983年,黃忠廉考入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專業為俄羅斯語言文學。他一邊用心學習比英語更難的俄語,一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學習和成長中嚴格要求自己。受當時國內正能量和師長的影響,他思想上要求進步,在校、系學生會工作中嚴于律己,以全人視角打造自己,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有進展,時刻準備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
大三時,黃忠廉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各方面表現優秀的他被上級組織部門吸納?!鞍耸甏鷥纱螌W生事件,讓我更加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更清楚地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具有十幾億人口規模的中國走向繁榮、發展與富強?!秉S忠廉表示?!案兄x組織的培養與鼓勵。我覺得自己仍有不足,會在未來繼續努力。踏實務實,走向更高更大的目標?!秉S忠廉謙虛地說。
深耕科研,在翻譯領域放光芒
熱愛是黃忠廉從事翻譯事業、研究翻譯理論的最主要原因。黃忠廉提到,他首先是熱愛漢語,其次是英語、俄語。這三種語言具有語言類型學的特色,彼此之間的關系與互譯可以作為人類翻譯的參照。這一歷史性偶合,對他的翻譯研究具有決定性意義。在學習、翻譯三種語言過程中,他發現了翻譯的本質、類型和內在規律等共性問題和其他特性問題。“常在哲學高山腳下漫步,雖說未能入山,卻也常在山麓受到一些哲人的啟迪?!秉S忠廉在《翻譯本質論》中寫道。談及對黃忠廉產生深遠影響的人物,他介紹了嚴復、林紓、林語堂等大家,他們的變譯理論與國家外譯工程項目由全譯要求變譯的本質性變化,推動了他和千千萬萬的翻譯者深入探究翻譯的本質,提出全譯理論、變譯理論、外譯理論等譯論,甚至創立變譯學、全譯學與外譯學等學科。充分汲取前人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成果后,黃忠廉在翻譯的道路上逐漸行穩致遠。
20世紀80年代,中國傳統翻譯界仍沉潛于傳統全譯觀,即完整地翻譯原作的理念,90年代,翻譯界進入普遍認同的“沉寂期”。黃忠廉早年在讀本科和碩士時,所接觸的教育均是全譯觀。研究生畢業后,黃忠廉統觀史上眾多翻譯活動并總結口譯實踐經驗后發現,很多地方、很多時候不必、不能、不需完整地譯出作者的原話。事實發現促使他重新思考當下的譯論,重新審視嚴復、梁啟超、林紓等人的翻譯作品和翻譯理論。我國傳統譯論停滯不前、外來譯論水土不服,翻譯事業的現實需求及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翻譯實踐等因素,推動他繼續追問翻譯的本質。經過研究,黃忠廉發現,僅從原作與譯作的關系看,嚴復等翻譯家的不少譯作不可能“等于”原作,實際上也極不等于原作。盡管這一翻譯現象在多數情況下常常會遭到批評,他們的作品卻仍能受到市場的肯定與部分讀者的歡迎。因為譯界主流所認定的翻譯實踐要求為全譯,但上述譯者的翻譯采用的是翻譯變體或變體性翻譯,如摘譯、編譯、譯述等,可概括為“變譯”。黃忠廉對這些翻譯變體的基本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全面考察了12種變譯方法及操作原則后,變譯理論破土而出。1997年,黃忠廉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的翻譯學術研討會上提出“變譯學是21世紀的新學科”的觀點,一鳴驚人。
新論的提出,總會面臨不同的聲音。從唯物觀和辯證法的角度看,任何新見的發展都需要通過時間的考驗。變譯理論誕生之初,夸贊之語不絕于耳,不解之問也輪番而來。面對肯定,黃忠廉直抒謝忱;面對質疑和否定,黃忠廉更表感謝。他認為,質疑和否定的聲音能讓自己頭腦更清醒,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爸辽傥业脑O想沒能說服或進入他們的知識體系與意識范疇,所以我需要再解釋、發掘,將理論說得更完善、通俗,更成體系。”黃忠廉如是說。
“變譯”概念和“變譯”理論在提出之初受到各種質疑,但終究在學界同仁的鼓勵、支持、關愛中日益成長。中國科學院李亞舒教授認為黃忠廉提出的“變譯研究是一個切合翻譯實踐的新視角”,認識“是一個值得繼續開掘的重要選題”。時任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翻譯理論與實務叢書”總主編的羅進德先生同樣高度肯定黃忠廉的“變譯理論”,并誠邀黃忠廉從翻譯變體出發,用英文寫成一書。在李亞舒教授等人的支持和鼓勵下,黃忠廉繼續在“變譯”理論上深耕,并接受了羅進德先生的建議,于2000年推出《翻譯變體研究》。

黃忠廉主持的“中國翻譯理論發展史研究”開題論證會召開
經過不懈努力,黃忠廉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變譯理論”于2001年順利結項。在廣外錢冠連教授的建議下,黃忠廉于2002年出版《變譯理論》,將書稿整體推出,為變譯立論。此后,“變譯”和“變譯理論”逐漸為學界所知,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研究中國譯論越多、越深入,黃忠廉越能感受到使命在肩,這是他至今仍然孜孜不倦地推進中國翻譯理論研究的信念與動力。他認為,如何基于中外歷史、盤清中國譯論史的家底,如何在譯學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如何借鑒西方又能提出“私想”,是任何一個中國學者都應承擔的責任?!瓣P注國際而不盲從,是真正學術自信的一種體現。只有這樣,中國學者才能自立,中國學術才能受人尊重?!秉S忠廉堅定地說。目前,黃忠廉正在推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翻譯理論發展史研究”,他發掘譯論遺產,還中國傳統譯論以本真,以促進中國譯論建設,構筑中國議論發展體系。同時,他也積極開展中西對話,激活傳統譯論潛含的譯論范疇與話語,逐步建立扎根于民族又適應現實的中國譯論話語,提高其國際影響力,以順應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總趨勢。
立德樹人,為譯學發展輸血液
黃忠廉在科研領域做出極大貢獻的同時,也為翻譯學人才與團隊培養源源不斷地注入動力。他堅持“立足校內、打通界限、凝聚國內外”的人才培養理念,在立德樹人方面功勛卓越。
黃忠廉在廣外翻譯學已有學術團隊基礎上,團結國內外譯學力量,力求將頂層設計、團隊協作與個人發展相結合,形成合眾的學術生態,進行聯合攻關,占領翻譯學研究高地。他依托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組織應用翻譯學、理論翻譯學、翻譯(學)研究方法論、人文社科項目研究創新團隊,有計劃地推出若干學術建設工程,產出一批高質量的標志性成果,逐步將廣外翻譯學科建設成享譽國內外的譯學創新團隊。同時,他積極探索從本科到博士后的翻譯學教育系統,為各語種翻譯方向的本、碩、博、后四個層次開設相應課程,為創建國家級翻譯人才培養實驗區做好理論儲備。他利用研究與教學的平臺,團聚老中青力量,秉承士人精神,增強理論創新意識,做好傳幫帶,通過方法論訓練,結合人才培養特色,助力提高翻譯學人頂天立地的科研能力,走“豐厚學識+科學方法”的成功之路,從而產出一批佳作。

黃忠廉參加第二屆國家翻譯實踐與對外話語體系建構高層論壇
統觀當下國際交流形勢,黃忠廉敏銳地發現,各種翻譯形式并存,新技術突飛猛進,對昔日翻譯形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必然會影響翻譯觀的變更。他指出,在譯才培養方面,宏觀上要重新審視翻譯的本質,重新界定其內涵;微觀上,要研究一個個新的譯學問題,如機譯、口譯、外譯、回譯、轉譯、復譯等。
為了將譯才培養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學術生態,黃忠廉創立“譯學沙龍”,并堅持開展將近二十年。自2014年入廣外以來至截稿前,“譯學沙龍”已開辦223期。每周沙龍主題不定,由“譯學黃埔”成員主動向沙龍轉會主席報題,或分享讀書心得和研讀困惑,或涉單篇論文的構思與寫作,或道寫作、修改、投稿、發表心得,匯報題目五花八門,完全尊重每位學子的個人優勢。碩博士生與訪問學者都從中受益匪淺,他們在讀書、研究、撰文等方面均受到了相應訓練,提高了學術情商、學術批判意識、主動合作能力等?!坝绕涫钦湎恳挥柧毉h節的學生進步更快!”黃忠廉說道。
作為學者,黃忠廉孜孜不倦,追求翻譯學理論的精進;作為教師,黃忠廉立德樹人,不斷推進翻譯學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共產黨員,黃忠廉堅守初心,勇擔黨員責任。向前看,路還很長。黃忠廉希望廣大黨員“抬頭看路,擼袖實干,文武興邦”,做到“行走即思考,落座即創作”,不斷發現真問題,提出真知灼見,拾級而上,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