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旨在傳承絲綢之路精神,攜手打造開放合作平臺,為各國合作發展開創新機遇,謀求新動力,拓展新空間。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和建設十周年。值此十周年之際,【我眼中的‘一帶一路’”】聚焦報道我?!耙粠б宦贰?沿線國家外籍教師對探索和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的思考和實踐。
自2017年9月中泰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以來,泰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我們有幸邀請到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泰語系外教蘇皖信·格色彼迪(Suwasin Kasempiti),聽他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泰籍在中國的故事。

蘇皖信(第一排左一)
蘇皖信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助推中泰關系持續發展,有利于中泰兩國在教育、文化、旅游、醫療健康、科技等方面加強合作。此外,對于廣東而言,泰國也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下的重要國家,雙方都有積極加強合作的意愿,相信未來廣東與泰國的經濟與貿易將有無限機遇。在此背景下,不僅是雙方的投資額在增加,人員的交往流動也將日益密切。因此,語言與文字所承載的溝通、交融的使命愈發凸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外語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語言的魅力是巨大的,在達意的同時還可以傳情,在通事的同時還可以通心。在日常教學中,蘇皖信強調懂語言、通社會,懂文化,要求學生掌握在各種社交場合的跨文化交際技巧。同時,他的教學強調實踐技能,例如,旅游泰語課程中,學生不僅有課內的VR綠幕實踐講解,還會走出校園,進行實地講解。每周四下午,蘇皖信都會在泰國文化室定期舉行聽歌學泰語、泰國影視劇賞析、泰國服飾文化體驗、泰國傳統舞蹈學習、泰國禮儀小講堂等等泰國文化實踐活動。舉辦這些文化實踐活動,旨在加深學生對語言背后的泰國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習俗習慣的理解與認識,掃除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障礙,特別是語言背后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因素。

蘇皖信的旅游泰語課堂實踐

蘇皖信帶領學生進行旅游泰語實地講解

泰國服飾文化體驗
蘇皖信加入廣外泰語系“小火柴在廣外”和“迪迪馬在嘮嗑”兩個公眾號運營,主要負責翻譯校對等工作。“迪迪馬在嘮嗑”通過中泰雙語對外發布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關鍵詞和金句,展示中國近十年來取得的非凡成就。蘇皖信還參加了泰語系主導的Touch Thai 融媒體創意工作室,和學生一起當起了主播,指導學生撰寫新聞稿,翻譯、錄音,直播等,通過直播的形式進行泰語專題教學。

公眾號成果

蘇皖信與學生直播泰語教學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蘇皖信認為,當代人應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秉承和而不同、互鑒互惠的理念,持續做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互鑒,助力民心相通,構建文化交融的命運共同體。他建議今后多開展直播旅游泰語實地講解、制作中泰文化趣事短視頻、開展文學和電影沙龍、采訪在華泰國人了解他們的中國故事等,不斷嘗試新方法,身體力行地推進中泰兩國文化交流與發展,為實現兩國“硬聯通”、“軟聯通”以及“心聯通”的目標培養高質量外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