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帶一路” 倡議旨在傳承絲綢之路精神,攜手打造開放合作平臺,為各國合作發展開創新機遇,謀求新動力,拓展新空間。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和建設十周年。值此十周年之際,【我眼中的‘一帶一路’”】聚焦報道我校“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外籍教師對探索和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的思考和實踐。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文明的延續,“一帶一路”通過陸海聯動發展,貫穿歐亞非大陸,串聯起亞太與歐洲等經濟圈,捷克共和國位于歐洲的心臟地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家。2015年11月,中捷雙方簽署了“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兩國不斷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生活在沿線國家的人們見證著“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捷克語系兩名外教對于“一帶一路”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解讀。
“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創新之舉,不管從經貿合作還是文化交流層面來看,都是一項意義非凡的倡議。中捷建交70年來,雙邊關系經歷起伏,但友好合作始終是主流。李強迪先前在沈陽工作期間了解到當地的“中捷友誼廠”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位于河北滄州的中捷友誼農場轉型升級為中捷產業園區,助推了兩國各領域合作項目落地生根。

李強迪
李強迪認為,“一帶一路”基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效推動了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參與其中的沿線國家能夠在互惠互利中實現合作共贏,倡議在拉動貿易、投資方面的作用顯著。中捷兩國公司合作理念雖然存在一定跨文化差異,但長期的經貿合作有助于促進兩國公司之間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他提到,隨著貿易流程的簡化,雙邊貿易額增長,衍生了很多新的就業機會,各國對于漢學家和波西米亞學者人才需求明顯增加。他相信,將來兩國間新興產業的技術交流將更加密切。
作為一名漢學研究者,李強迪覺得在廣外的工作充滿樂趣,他感受到了校園里對于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觀察到人們思維方式的差異。他負責《捷克概況》《旅游捷克語》選修課程的教學,講授捷克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各方面內容。他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關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樹立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
普日茨基來自捷克東北部城市奧洛穆茨,捷克第一所孔子學院便是在那里的帕拉茨基大學落戶。普日茨基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意義還在于更大程度的促進了民眾之間的交往交流,各國學生們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出國留學交流,親身體驗異國的風土人情。

艾娃·普日茨基
艾娃·普日茨基最開始是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了解到“一帶一路”,后來了解到捷克也成為了倡議的合作伙伴之一。在她看來,捷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人口約為1000萬,出口額相對而言并不高,得益于這項倡議,中捷直接貿易往來愈加緊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捷克品牌進駐中國市場,捷克很多優質產品像諾特蘭德(Nutrend)運動營養補劑、曼菲蘿(Manufaktura)洗護用品、黛瑪蔻(Dermacol)美妝產品等等被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熟知。水晶品牌寶仕奧莎(Preciosa)、萊克斯(Crystalex)、摩瑟(Moser)業務范圍的擴大也使中國民眾進一步了解到捷克精湛的水晶制作工藝。另一方面,中國也向捷克出口了很多商品。普日茨基回憶起2017年她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她的捷克朋友們都沒怎么聽說過小米這個品牌,但在前年她回到捷克時,發現小米的知名度非常高,身邊很多人都在使用這個牌子空氣凈化器、吸塵器等家電產品,小米智能手環也因設計簡約功能實用受到人們的青睞,電動滑板車也是廣受追捧的大熱產品。
普日茨基說道,在捷克有許多高校開設漢學專業,孔子學院也會舉辦“中國日”等等有趣活動,讓捷克民眾接觸到中國的傳統習俗。來到中國后,她非常高興看到有那么多學生對捷克語言充滿熱情。她熱愛旅行,喜歡了解新的文化,因而她在語言教學之余,也會拓展教學內容,向學生分享自己祖國的文化,在中捷文化碰撞與交融中,拓寬學生們認知的角度,培養其文化意識。
兩名外教均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致力于幫助波中國學者加深對捷克語言和捷克文化的了解,也希望將自己在中國工作生活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捷克朋友,成為聯系中捷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